工矿自动化

烟台港开港160周年系列报道④:智慧升级

来源:工矿自动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23日 07:57:24
 

近日,在烟台港西港区干散货码头作业现场,随着皮带的飞速传动、大型机械设备的井然有序运作,来自巴西、澳洲等全球各地的铁矿石通过自动化卸船、装车、混配等系统被运往国内工矿企业。在这背后,保障大型专业化干散货码头有序运转的“功臣”,当属西港区干散货装卸码头自动化系统。

今年1月11日,“管道智脑系统”报送天气预报:15日至17日将出现大风恶劣天气。这让原计划14日靠泊的“海上明珠”轮无法按期完货离泊避风,再加上港口仓储库容紧张、泵机组需要保养、客户保供等现实问题,港口面临巨大压力。紧急时刻,“管道智脑系统”自行推演,给出了兼顾安全、降本、提效、保供需求的综合辅助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的‘神操作',我们提前靠泊,成功完成原油抢卸,为公司节省了大笔费用。”山东淄博某石化公司采购部负责人说。西港区原油储运装上“智慧引擎”后,不仅作业效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推动了保税原油混兑业务能级跃升,为烟台港建设国际原油贸易分拨中心、集散中心提供了强劲动能。

随着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港航领域逐步开始应用落地,港口建设发展进入智能化阶段。为此,烟台港积极探索港口场景智慧化落地,走出了一条独特全新高效的智慧化发展之路。

日前,西港区40万吨码头在“韦立卓越”轮铝矾土作业中,烟台港首次远控挖掘机船舱内作业获得成功,这是继今年5月份该码头2号卸船机在国内率先将化学抑尘系统应用于专业化干散货卸船流程之后,在卸船机自动化作业项目远控清舱机械研发实现的新突破。远控清舱机械与自动化卸船机完美配合,填补了国内港口散货清舱设备远程操控及卸船机全过程自动化作业的技术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卸船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

传统装卸作业往往需要司机在驾驶室手动操作设备,时间长,人力成本高且效率较低。烟台港结合实际,自主探索出高效的矿石码头自动化改造之路。借助自动化卸船机控制、3D数字化散货码头生产管理等自动化技术,打造覆盖“舱口-运输线-堆场”的自动化流程作业链条,形成“快靠、快卸、快离”的综合效率优势。凭借自动化散货码头优势,烟台港不断刷新铁矿石装卸纪录,2020年9月在“矿石烟台”轮首航作业中,创出吨/小时的新纪录,为客户持续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港口物流运输服务。

打造智慧港口不仅仅是烟台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以“集成化”“智能化”引领服务创新,烟台港全面提升港口服务品质和营商环境质量,以“港运通+TOS”系统为依托,聚集车队、客户、通关报关等产业链资源,实现网上办单、进出闸口零待时等功能,办理业务“不见面”。开发“烟台港智慧口岸”电商贸易平台,实现“互联网+大数据+物流服务”新模式,加强物流各方的业务协同和运转效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通讯员 张磊

烟台港西港区以油品储运体系为试点,将大数据、强因果全息仿真计算模型首次应用到输油管道行业,在虚拟的管道公司油品接卸、仓储、输转一体化的全息模型中,高效智能推演, 建设“管道智脑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决策的智能优化。据统计,“管道智脑系统”服务于12家炼厂,采集560公里长输管线、3个码头、360万立方米储罐的生产作业信息,统筹天气、生产、商务等多维度信息,实时计算分析,随时输出最佳生产服务策略。